外贸“阵痛期”企业如何渡难关

发布时间: 2023-03-03 作者:admin 浏览:6155次

   2月,上海闵行,兔年新春过后的首列“中欧班列-上海号”鸣笛发车。这列满载机械设备等货物的“钢铁驼队”,将从满洲里口岸出境,最终抵达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多个站点。
    据悉,进入2023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频次明显增加,较去年同比增长1.75倍;运载集装箱728标箱,同比增长1.8倍。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频频跌破1000点,较一年前下跌80%,运价跌至三年来低点,集装箱“一箱难求”日子已经过去。但另一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同比仅微增0.1%,增速大幅放缓,创去年新低。运费成本大幅回落,出口总量却创新低。
    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成为中国外贸必须要面对严峻考验。当前外贸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
    2022年,长三角进出口总值为15.0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5.8%,也创出了历史新高。然而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已经呈现出单月同比增速下滑的趋势。
    长三角的外贸企业将面临哪些挑战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纺织品行业规模超30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涨势喜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涨幅也超过了20%,与我国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这让坐拥全国纺织品一半规模的长三角也感到了不少的压力。
    疫情至今,企业也在想方设法寻找出路。第一步转型内销,然而当疫情防控态势趋稳,企业却碰到了内需不足的问题,只能回头在外贸找寻出路,但又不得不面对时间贸易格局的变化。
    纺织品外贸市场喜忧参半
    目前的形势对外贸企业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可以去开展正常的外贸活动,忧的是担心未来还有一些不确定性,其他国家的外贸竞争力在发生变化,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跟我们要抢订单,这个是一个新的形势。
    疫情三年之中,东南亚的防疫政策紧随欧美逐步放开,去年中国出口增速放缓的同时,东南亚出口增速大幅提升,印尼出口同比增速超40%,越南超30%,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在20%左右。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制造业回流”也在抢占市场,订单之争日趋激烈。
    有专家认为,目前来看,外贸企业的阵痛期是3到5年,转型期可能是5到7年。如果转得好,在2030年,我国依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价值链管理中心。如果转型得不好,那就是挑战。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