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呈复苏态势

发布时间: 2023-08-07 作者:admin 浏览:6440次

      受供应链问题缓解等利好驱动,今年上半年,全球贸易呈现弱复苏态势,但是各国表现明显分化。此外,在经济全球化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贸易区域化特征愈加明显。
      贸易增长有所回升
      主要国际机构近期发布的报告和监测数据表明,全球贸易在今年上半年处于弱复苏态势。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全球贸易更新》报告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在此前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后回归增长态势。其中,全球货物贸易较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9%,增长约1000亿美元,全球服务贸易环比增长2.8%,增长约500亿美元。
      世界贸易组织5月31日发布的《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为95.6,虽然低于基准点100,但比今年3月发布的92.2略有上升。表明今年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延续了一季度的复苏态势。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5月中旬发布《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年中更新报告预计,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2023年将增长2.3%,较年初预测值有所提高。
      过去几年,诸多因素冲击全球供应链,严重干扰了全球贸易发展。如今,非必需消费品短缺和交货延迟现象都有很大改善,成为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推动力。标准普尔的全球制造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供应商交货时间已达到2009年4月以来最快。从库存角度来看,5月份制造商采购库存略高于2023年一季度平均水平,制成品库存则接近平衡。
      货运市场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国际航空运输协会6月1日发布的全球航空货运市场定期数据显示,2023年4月份,全球航空货运需求量同比去年持续下降,但降速放缓。同期,全球航空货运运力同比增长13.4%,与2019年4月相比增长3.2%,这也是3年来航空货运运力首次超过疫情前水平。此外,由于2020年至2021年期间大量新签集装箱造船订单开始集中交付,集装箱航运行业运力大幅提升,带动航运价格进一步下降,显著改善了贸易供应链的流畅度。
      尽管全球贸易表现有所好转,但是下半年能否延续复苏态势,前景并不明朗。有分析指出,尽管2023年全球贸易增速预计会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未来仍面临很多风险因素。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在研判2023年下半年全球贸易时,都提到了全球经济放缓、通胀、金融市场动荡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风险。各大机构普遍认为,2023年下半年全球贸易面临的负面因素影响或超过正面因素。
      贸易结构更加多元
      在全球贸易弱复苏的背景下,贸易品类表现大不相同,世界各国表现也分化明显。
      全球经济转型态势在当前的贸易结构中体现得很明显,传统大宗货物的国际贸易依然比较疲弱,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类消费产品,以及一些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与绿色发展相关的产品,以及数字贸易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亮点。
      世贸组织《货物贸易晴雨表》显示,各成分指数中,汽车产品指数为110.8,表现在趋势水平之上,集装箱运输指数、空运指数、电子元件指数表现疲软,均低于趋势水平。
      从各国表现看,发达国家需求疲软,并对全球贸易造成了较大影响。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速较高,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
      今年前5个月,欧盟整体对外贸易额为21463亿欧元,同比下降2.1%。其中,进口额为10874亿欧元,下降7.8%。同期,美国货物贸易总额为21389.33亿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货物进口总值13013.79亿美元,同比下降6.4%。
      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严重影响了部分国家的外贸表现。越南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越南进出口总额3166.5亿美元,同比下降15.2%。其中出口额为1644.5亿美元,同比下降12.1%,进口额为1522亿美元,同比下降18.2%。韩国关税厅发布的暂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6月,韩国货物进出口总值为6409亿美元,同比下降10.02%。其中,货物出口总值3073亿美元,同比下降12.3%,货物进口总值3336亿美元,同比下降7.7%。
      贸易品类结构较为合理、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的国家外贸表现则相对稳健,中国便是典型。今年上半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从增量看,上半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加了4000多亿元,相当于去年一整年300多万辆汽车出口的总值。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等贸易表现强劲,出口合计增长61.6%。从贸易伙伴看,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2.75万亿元,增长1.9%,对美国进出口2.25万亿元,下降8.4%。但是对东盟、拉美、非洲、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规模同比分别增长5.4%、7%、10.5%、35.6%,均高于同期整体进出口增速,成为中国外贸表现稳健的关键因素。
      贸易区域化特征明显
      今年上半年,多边贸易体制迎来诸多考验,呈现深度演变态势,贸易区域化特征愈加明显。
    5月17日,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正式生效。欧盟对CBAM的实施设置了时间表,2023年至2026年为征收碳关税过渡期,2027年正式开征碳关税,2032年完全取消免费分配配额,将全面征收碳关税。市场人士认为,CBAM正式实施后极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其他发达国家将快速跟进,制定自身的CBAM法案,促进创建低碳产品贸易的全球贸易规则,削弱发展中国家出口价格优势,形成低碳贸易壁垒。
      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延续了保护主义立场,并继续把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象。美国商务部6月29日发布《2023年国家出口战略》报告。美国商务部表示,报告重点介绍了“帮助美国企业克服贸易壁垒并在全球销售商品与服务的政府计划和资源,列举了美国政府为促进一些行业的出口而采取的行动”。在制造业,除了向美国的出口企业提供传统的贷款、贷款担保和保险以外,美国进出口银行还被授权建立“中国与转型出口项目”,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半导体、可再生能源等10个出口领域帮助美国出口商与中国进行竞争。
      尽管受到冲击,多边贸易体制依然表现出了很强的韧性。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近日表示,当前,全球生产和贸易正在逐步回归正常,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主体地位没有动摇,表现出很强的不可替代性。同时,经济全球化处于调整期,一些区域和领域在放缓,另外一些区域和领域则在加速,具体表现为价值链和供应链在地理上的重新布局。
      区域贸易得到强化是这一发展态势的重要表现。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生效实施。至此,RCEP全部15个签署国均完成生效程序,并相互实施关税减让。这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
    RCEP自去年初实施以来,各成员国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区域内贸易成为拉动贸易增长的关键力量,本地区持续成为全球贸易投资的热点,让各成员国明显受益。以泰国为例,泰国驻华大使馆商务公使郑美云表示,RCEP于2023年1月1日在泰国生效,通过相关统计发现,泰国和14个RCEP国家总的贸易额今年增加了大约7%,占泰国总贸易额的55%。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