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加速进入调整周期 多极化与规则重塑下中国企业寻破局路径

发布时间: 2025-08-13 作者:admin 浏览:40次

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变迁,核心驱动力、驱动方式、贸易形态及区域发展呈现多维演变,叠加以 WTO 规则为主导的多边框架受冲击,企业需精准把握结构性变革方向以制定市场策略。日前举办的国际贸易形势论坛暨全球贸易监测与贸易形势月度分析会(2025 年 7 月)上,专家结合最新贸易数据与政策影响,深入解读全球贸易新态势,并为中国企业应对挑战建言。

一、前 5 月全球贸易数据:美国囤货推进口激增 中国非美市场份额扩大

据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庄天宇介绍,今年前 5 个月,全球货物贸易估值达 10.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4.7%,主要经济体进口表现分化显著:

美国为规避全面加征关税提前大规模囤货,进口同比激增 15.1%,但增幅已持续收窄,未来需求或进一步减弱;

欧盟、日本进口保持稳健增长,增速分别为 5.5%、2.9%;

新兴市场表现亮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进口增速均超 11%,分别达 13.8%、11.9%、11.7%,展现强劲增长动能。

值得关注的是,非美国市场需求稳定扩张,欧盟、日本、巴西、东盟等多数经济体自中国进口的规模与占比均有提升,中国产品在非美市场的份额持续扩大,成为对冲单一市场风险的重要支撑。

二、全球贸易进入调整周期:多极化、产业连接与区域分化成核心特征

瀚闻资讯董事长童友俊指出,当前全球贸易正加速迈入新的调整周期,四大演变趋势重塑格局:

驱动力量多极化:从欧美主导的单一格局,转向以中国为核心、亚洲多经济体协同发展的新态势。中国已连续 8 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连续 16 年保持全球进口第二大国地位,从 “世界工厂” 升级为 “供给 + 消费双中心”,并与日韩、东盟构建紧密的亚洲贸易网络,推动全球贸易版图重构。

驱动方式迭代升级:从 “简单贸易” 向 “产业连接” 转变,传统资源、经济实力、供需关系等影响因素退居次位,技术、人工智能、政策与地缘政治成为主导贸易流向的关键变量。

贸易形态碎片化与集团化:WTO 架构边缘化,各国更依赖关税壁垒、技术管制等单边措施,供应链 “近岸化”“友岸化” 趋势显著;区域贸易协定数量激增,利益导向的 “小圈子” 打破传统贸易逻辑,规则碎片化加剧。

区域发展分化加剧:海湾国家凭借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实现转型突破,有望成长为新经济中心;而非洲因依赖初级产品出口、产业基础薄弱、政治局势动荡,贸易发展陷入困境。

三、美国关税政策冲击显著 中国企业需多维破局

今年以来,特朗普 2.0 关税政策对全球经贸格局的影响持续显现,美国对等关税等附加关税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压力。针对这一挑战,专家提出多路径应对建议:

市场与运营策略调整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建议,中国出口企业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深耕多元化市场,重点开拓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及不发达国家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二是突破 “出口转内销” 障碍,解决运营模式调整、渠道与团队重建、知识产权风险规避等问题;三是推进海外投资与产能本地化,同时提升运营交付、组织管理、成本管控能力,规避运营成本攀升、本地化合规不足、产业集群依赖等风险。

长期竞争力构建

瀚闻资讯分析师杨凤杰强调,当前地缘政治驱动、规则碎片化、安全韧性优先等非理性特征,成为企业国际贸易不确定性的最大来源,倒逼中国企业重塑竞争逻辑。从长远看,“自主创新与品质提升” 是破局核心:企业需持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契合绿色环保要求、做优做强品牌,以此获得定价自主权,进而在技术、品牌渠道、金融资源等领域形成掌控力,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提升。

张晓涛进一步指出,当前全球经贸规则正从二战后的 “秩序法则” 转向单边主义的 “实力法则”,中国企业需理性评估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在市场布局、运营模式、国际化战略上进行系统性调整,以应对这场历史性的经贸规则与格局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