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碳关税对中国纺织企业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 2024-01-02 作者:admin 浏览:6016次

英国政府正式宣布将自2027年起实施英国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下称“CBAM”)。初步涵盖的产品大类包括铝、水泥、陶瓷、化肥、玻璃、氢气、钢铁。

根据英国政府声明,在初步涵盖的产品大类下还涵盖具体产品清单,以及其他设计和交付细节,将于2024年通过开展公开意见征询来决定。

从海外进口的铁、钢、铝、陶瓷和水泥将面临与英国生产的商品相当的碳价格降低“碳泄漏”的风险,避免排放物因碳价较低或没有碳价而转移到其他国家到2027年,从碳价格较低或没有碳价格的国家进口到英国的商品将不得不缴纳税款,以确保来自海外的产品与英国生产的产品具有相当的碳价格。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佩忠分析,英国碳关税对我国出口整体影响可控,但需关注对个别行业和碳市场规则的挑战。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对英国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3%。其中,电机电气等设备和核反应堆、锅炉等器具为我国对英国出口的主要产品,出口金额占对英国出口总额比重分别达到21.6%和13.5%。而本次英国CBAM机制所覆盖的钢铁(2.7%)、铝(1%)、陶瓷(0.65%)、玻璃(0.71%)和肥料(0.02%)等产品出口额比重相对较小。

就在今年4月25日,欧盟理事会投票正式通过了欧盟CBAM。立法通过预示着自今年10月1日起出口企业就要开始向欧盟提供碳排放数据。

了解欧盟CBAM计算方法有利于了解“碳关税”的整体逻辑。欧盟CBAM是以欧盟碳价为锚,对向欧盟出口国的碳足迹、碳价值甚至碳边境调节机制建设提出要求,以欧盟自身碳价值为基础,根据进口产品的实际碳排放量,扣除欧盟的碳配额,再扣减产品在出口国承担支付的碳排放义务后,确定最后应清缴的碳排放义务。欧盟CBAM=税率×碳排放量=(欧盟碳价-出口国碳价)×(产品碳排放量-欧盟免费碳配额)。

事实上,国际间贸易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应当尊重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共同为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人为设限或者搞单边主义的关税战没有赢家,只会干扰正常的贸易往来和产供链的稳定。同时,尽管“碳关税”机制有单边色彩,却迫使中国加快重视企业碳管理、产品碳足迹管理、优化供应链管理,加速企业节能减碳技术应用和项目投资等。

绿色贸易壁垒加速形成

继2023年8月17日,欧盟正式公布了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过渡期实施细则,10月1日起将进行CBAM法案过渡期,2026年正式开始征收后,如今,英国政府也宣布将从2027年起对碳密集型产品征收新的碳进口税。

这表明,发达国家将陆续采取排除或限制外国产品来保护本国产业的政策,准备程度较低的国家将面临市场准入壁垒,这是欧盟碳关税实施后带来的全球连锁反应。

绿色贸易壁垒正加速形成,我国企业出口贸易业务面临前所未有挑战。

无论是欧盟碳关税或是英国即将施行的进口碳定价机制,中国出口企业未来将会面临贸易客户在减碳生产、合规数据提供等方面提出的诸多要求。如果企业继续使用高碳的生产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大大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尤其是碳排放成本,中国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将大幅度下降。

而对出口企业来说,降低产品的碳成本、搭建企业碳管理体系并非一日之功,如果企业不尽早布局碳中和,企业出口成本会急剧增加,贸易客户也将会转向其他顺应碳关税数据要求、产品碳价格更低的供应商。从长远发展来看,全球范围内各国在产品碳价格方面竞争将愈演愈烈。

同时,以欧盟碳关税为例,如果出口企业无法满足相关信息披露要求,产品也可能被欧盟“核定征收”,导致企业承担不必要的高额费用。

对纺织业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纺织行业虽然目前未纳入碳市场,但并不意味着纺织行业不需要进行碳减排。以欧盟为例,2022年3月,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欧盟可持续和循环纺织品战略(EU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and Circular Textiles)》及《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条例》,其中介绍了欧盟为促进纺织产业可持续发展将采取的三个关键举措:引入强制性生态设计要求、应对微塑料污染及推出并规范数字产品标签。另外还强调了对于生物基材料、再生材料在价值链中的应用要求,数字产品护照和强制性生产者责任延伸计划等。这些国际政策作为纺织行业未来的动向趋势,为出口贸易带来了新挑战,需要国内纺织企业提前布局考虑。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社会对于企业在CSR(企业社会责任)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披露要求逐渐提高,企业的能耗、废弃物管理、污染控制、社会管理等指标也成为投资者考量的重要因素。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等国际ESG评级机构的数据库中也将纺织行业作为一个重要领域涵盖其中。纺织生产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度要求生产企业对其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负责,此制度督促生产企业有意识地选择材料和制定回收工作计划,避免生产者在环保事业中成为“旁观者”。我国也推出了《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从污染、资源、气候变化三方面强调了纺织企业的环境责任,指出要“以最小化企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目标,要求减少污染,节约资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确保企业与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各国际时尚品牌也纷纷做出了环保承诺。2020年,包括Chanel、Hermès、 Giorgio Armani、Burberry、 Nike在内的全球32家知名时尚企业共同签署了《时尚公约(Fashion Pact)》,共同推动时尚和纺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公约》包含减缓气候变化趋势、恢复物种多样性、海洋保护三大主题,各缔约方均承诺到2030年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使用 100% 的可再生能源。此外,其他国际时尚品牌也各自推出了可持续发展计划,“绿色”已成为时尚行业的主流色,为全面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的时尚企业也应与国际接轨,在环保事业上体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  企业应主动求变,挣脱“紧箍咒”

为积极有序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稳步实施双碳“1+N”政策体系。《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广东省碳交易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3-2030年)》等政策的出台及印发,都强调着要深化碳标签管理体系,研究制定向外型经济应对国际碳关税的战略和对策。

而作为中国出口企业,更应深刻贯彻落实我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指示精神,尽快准备应对碳关税,避免无法适应相关气候监管政策而影响出口贸易业务及自身企业品牌和产品的竞争力。

加快搭建企业碳管理体系

就目前我国碳市场来看,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碳配额或CCER进行碳抵消/补偿。以欧盟碳关税为例,欧盟明确表示CCER不能抵消/补偿碳关税。因此,企业应主动采取节能减排降碳的举措,着手制定碳减排方案和碳管理策略,做好企业“去碳化”调整。

积极完善企业绿色供应链

除运营阶段外,企业还需要综合考虑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因此企业不仅需要关注内部的碳减排措施,还需要与供应链伙伴紧密合作,从制造端,推进绿色制造,积极开展生产过程的技术改造,降低能耗强度,提升能源效率,提高可再生能源及绿电使用比例;在原材料端,推进产品绿色生态设计,产品轻量化、提倡使用循环可再生材料,共同努力实现全产业链的碳中和目标。

强化产品碳足迹管理

产品碳足迹属于碳排放核算的一种,一般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企业应尽早实施产品碳足迹认证,将可能产生的碳关税,主动用于降碳改造的投资,争取降低碳关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