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服装行业综合预警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4-18 作者:admin 浏览:80次

一、 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开局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 10.3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3%,其中出口 6.13 万亿元,增长 6.9%;进口 4.17 万亿元,下降 6% ,在外部困难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实现平稳开局。

一季度我国外贸呈现四大鲜明特点: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 8 个季度超 10 万亿元,且增速逐月回升,1 月下降 2.2%,2 月基本持平,3 月增长 6%;民营企业进出口 5.85 万亿元,占比达 56.8%,较去年同期提升 2.4 个百分点;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进出口 5.26 万亿元,增速高出整体 0.9 个百分点,其中对东盟进出口增长 7.1%;机电产品进出口 5.29 万亿元,增长 7.7%,家用电器、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部件等产品进出口表现亮眼。

从国际市场需求看,一季度全球制造业 PMI 均值 49.9%,亚洲、非洲 3 月制造业处于扩张期,带动我国对相关地区出口分别增长 7.8%、12.5%;欧盟和英国消费市场稳定,推动我国对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实现增长。国内产业创新方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显著,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连续四年增长,一季度增幅 10.8%;专用装备出口连续九年增长,一季度增长 16.2%;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出口增速亮眼。

外贸经营主体灵活应变,传统产业以 “小单快反” 模式提升竞争力,如玩具、服装行业交货周期从 1 个月压缩至 1 周,国货潮品在海外市场表现突出,一季度我国对欧盟体育用品出口、对东南亚化妆品出口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尽管外部形势复杂严峻,但我国通过构建多元化市场、深化产业链合作增强外贸韧性,加之广阔内需市场作为后盾,将以自身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二、 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同比转正

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实现同比增长,扭转此前颓势。3 月,在外贸企业 “抢出口” 及去年同期低基数等因素推动下,行业出口增速显著提升,展现出强劲复苏势头。

按美元计价,3 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达 234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9%,较 1 - 2 月大幅改善 16 个百分点;一季度累计出口 662.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实现由负转正。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 33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 ,服装出口 330.1 亿美元,同比下降 1.9%。

以人民币计价,2025 年 1 - 3 月,纺织服装累计出口 4761 亿元,增长 2%。3 月单月出口 1678.5 亿元,同比增长 12.4%,环比更是飙升 78.3%。细分来看,纺织品出口表现亮眼,3 月出口 864.4 亿元,同比增长 16%,环比增长 91.1%;服装出口 814.1 亿元,同比增长 8.9%,环比增长 66.4% 。

对比两种计价方式可见,无论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口径,3 月纺织服装出口均呈现量价齐升态势:纺织品凭借技术升级与品类拓展,在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的带动下,实现高速增长;服装出口虽整体仍处于同比下滑区间,但 3 月增速已显著回暖,环比增幅突出 。这表明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正通过灵活调整出口策略、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变化,行业复苏动能持续增强。

三、挑战下的预期研判与应对策略

(一)二季度形势研判:关税冲击下的复杂局面

自 4 月 10 日起,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达 145% 的关税,并计划于 5 月 2 日取消 800 美元以下商品 “小额免税” 政策,额外征收 120% 关税。作为中国服装出口第一大单一市场(占比超 20%),美方此举将对二季度外贸数据形成直接冲击。2025 年 1-2 月,中国纺织与服装累计出口额已同比下降 4.5%,其中纺织品出口下降 2%,服装出口下滑 6.9% ,随着关税壁垒持续加高,预计二季度对美出口规模将进一步收缩,订单加速流向越南、柬埔寨等低成本国家,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加剧,行业出清速度或显著加快。

此次关税调整影响范围波及全球,美国系统性重构贸易规则的举动,使日本、韩国、欧洲等经济体同样承压。从贸易数据看,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售价预计大幅上涨,引发美国消费者需求下降 30%-40%。

(二)企业面临的风险与困境

1、成本上升与利润压缩:关税增加直接导致企业出口成本上升,在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对于原本就处于产业链低端、从事OEM代工业务、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来说,抗风险能力较弱,生存压力剧增。

2、市场萎缩与订单转移:美国作为重要市场,高额关税使得中国产品在当地价格优势减弱,市场需求下降,部分订单流向低成本国家。企业在美市场份额面临缩水,且短期内难以恢复,这对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来说是沉重打击。

3、贸易风险依然巨大:虽中国企业提前在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布局,形成“表面第三国,实质中国造”的贸易模式,但整体贸易额仍高达7000亿美元,贸易风险依然巨大。同时,产业链向东南亚转移时,要警惕美国的“穿透式调查”风险,而且部分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同样面临美国高额关税,若这些国家与美国未达成零关税协议,转移产能的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三)应对措施与战略调整

1、加强产业链合作与协同: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应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共同应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挑战。与原材料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质量;与印染、后整理等企业加强合作,提高面料的整体品质和附加值;与服装生产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品结构。通过这些措施,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推进供应链全球化配置:大力推进供应链全球化配置,在潜力投资地建立产能备份系统。企业要加快海外产能布局多元化,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要探索多元化出海策略,可以通过获取海外身份或在境外注册公司等方式,规避关税歧视;也可以借鉴海尔模式,进行海外并购,实现本土化运营。但需注意防范相关风险,确保产能转移的有效性。

3、加速产业升级与转型:加速向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努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苦练内功,提高产品品质和技术含量,降低对传统出口的依赖,发展“进出口双线”业务模式,提前布局全球化资产。决策层也应从战略高度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更多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能仅仅依赖短期的规避手段。

4、拓展新兴市场与深化合作: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重点布局新兴潜力市场,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如一带一路、欧盟、东盟等,为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会,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同时,深化与其他经济体的贸易合作,培育壮大国内消费市场,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5、优化产品结构与创新驱动: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关税对利润的影响。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应对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

尽管二季度纺织服装业面临美国关税霸凌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的双重挑战,但中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抗压能力、多元化市场布局的战略成效,以及企业主动转型的内生动力,将为行业注入韧性。通过产业链协同、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组合拳,行业有望在危机中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场贸易战既是挑战,更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突破价值链低端锁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江苏华瑞服装有限公司

                                                                                                2025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