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存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运行 3 年多来,从贸易投资自由化、产业链融合等维度推进区域一体化,为经贸发展注入稳定动能。数据显示,2024 年 RCEP 区域内贸易总额达 5.7 万亿美元,区域吸引与对外直接投资全球占比均超 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到 2030 年该区域有望贡献全球约 32.7% 的经济增长,将成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日前,以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为主题的第五届 RCEP 经贸合作对接交流活动,在第二十五届投洽会举行,嘉宾围绕中国 — 东盟自贸区 3.0 版前景探讨合作潜力。
多方共识:RCEP 成 “稳定器”,聚焦三大方向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周晓燕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慢、地缘冲突加剧等背景下,RCEP 是区域经贸 “压舱石”。她呼吁成员国以数字经济为纽带、绿色经济为导向、供应链互联互通为支撑,深化 RCEP 合作以对接国际规则、实现互利共赢。
缅甸投资与对外经济关系部部长瓦瓦貌认为,RCEP 象征成员国对经济一体化未来的承诺,建议优先推进互联互通、技术转让、可持续供应链合作,全面落实条款并加强数字经济协作,共建韧性、包容的区域共同体。
国别实践:日韩借 RCEP 深化协同,锚定绿色与数字
日中投资促进机构代表理事冈丰树表示,RCEP 优化原产地规则、降低壁垒,推动日本与中、东南亚供应链整合。该机构近年聚焦 ESG、新能源汽车领域协同,2025 年将深化 RCEP 实施,拓展高端制造与绿色经济合作。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中国总部总代表黄在元介绍,RCEP 下韩中深化绿色转型与数字经济合作,韩国凭氢能源等技术优势,结合中国市场场景落地多个项目。未来将依托 RCEP 规则,推动区域绿色产业链构建与数字贸易便利化。
挑战与破局:破四大制约,推高质量一体化
国务院参事杜莹芬坦言,RCEP 生效后成效显著,但面临地缘冲突、规则不统一、发展差距、供应链韧性不足四大制约,影响红利释放。她建议从构建韧性供应链、协调边境内措施、促进包容发展、加强技术赋能四方面深化合作,通过多边协作与制度创新,实现 “效率与安全并重” 的高质量一体化,助力全球经济增长与产业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