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负责人近日表示,人民币资产的全球吸引力正明显提升。当前,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已超过 10 万亿元,人民币债券与股票均已纳入全球主流资产交易指数。
所谓人民币资产,是指以人民币计价、交易和结算的资产。其全球 “圈粉” 的背后,是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金融市场深化开放及全球格局深刻演变的共同作用。从现实基础看,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今年前三季度 GDP 同比增长 5.2%,展现出较强经济韧性;从国际地位看,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与第三大支付货币,在 IMF 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权重位列第三,并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其纳入外汇储备。
在经济结构转型关键期与外部挑战并存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三重深远影响:
激活金融市场活力:吸引外资持续流入股债市场,注入 “增量活水”。这不仅有助于修复资产价格、提升市场流动性与定价效率,更能通过长期价值机构投资者的入场,与监管推动的 “耐心资本” 形成共振,优化 A 股投资者结构,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2025 年 5 月以来,人民币计价资产已实现连续 5 个月净流入,资金对科技等板块的偏好尤为明显。
赋能企业创新发展:拓宽优质企业的全球融资渠道,依托更广泛的投资者基础实现更有利的定价,从而降低融资成本。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能有效弥补间接融资在支持科技创新中的短板,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金融动能。目前,离岸人民币债券及境外机构发行的熊猫债存量规模已达约 2 万亿元。
提升政策与话语主动权:有助于降低对外汇储备的依赖度,增强货币政策自主性,使政策制定能更聚焦国内经济周期与发展诉求。同时,随着中国资产在全球配置中从 “可选项” 升级为 “标配”,中国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有望扩大,金融机构也将更深入地参与全球金融体系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资产的长期魅力终究扎根于实体经济的健康与活力。这要求中国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稳妥化解内部风险,并通过深化改革开放营造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唯有筑牢经济基本面与改革红利的根基,才能让人民币资产走向全球的故事谱写出更波澜壮阔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