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双响炮”:政策利好引棉价上扬

发布时间: 2025-10-31 作者:admin 浏览:1334次

双重利好齐至

10 月 30 日,对于纺织行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日子。中美吉隆坡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突破,一系列关税减免与出口管制放宽政策落地,为纺织企业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与此同时,美联储如期降息 25 个基点,尽管释放了暂停信号,但市场流动性得到显著改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的金融环境。这双重利好如同强劲的东风,推动国内外棉花价格稳中有升,也为纺织行业的进出口贸易与生产经营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极大地增强了行业从业者的信心。

中美经贸磋商:纺织进出口的及时雨

关税减免,成本大降

此次中美经贸磋商在关税调整上的成果显著,为纺织企业带来了实打实的利好。美方明确取消针对中国商品(含港澳地区)加征的 10% 所谓 “芬太尼关税”,这一举措立竿见影地减轻了纺织企业的出口负担。此前,这 10% 的额外关税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企业利润之上,使得原本依靠价格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纺织产品在美售价被迫提高,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如今关税取消,企业可以重新调整价格策略,以更具吸引力的价格抢占美国市场份额。

同时,美方将此前加征的 24% 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这对于纺织企业而言,是持续喘息与发展的机会。以服装出口为例,一家年对美出口额达 5000 万美元的服装企业,在 24% 对等关税实施时,每年需多缴纳 1200 万美元关税,而关税暂停后,这笔巨额资金得以留在企业,可用于技术研发、设备更新或市场拓展,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运营活力与抗风险能力,也让企业在与美国采购商谈判时,有了更多的议价空间,能够争取到更有利的合作条款。

出口管制放宽,供应链稳

在出口管制领域,美方宣布暂停实施 9 月 29 日公布的出口管制 50% 穿透性规则一年,这一规则若实施,将对纺织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尤其是涉及原材料进口与成品出口环节,企业的运营成本与时间成本将大幅增加。如今规则暂停,纺织企业能够继续维持稳定的原材料采购渠道,保障生产的连续性,不必担忧因出口管制导致原材料供应中断而停产。

中方同步暂停 10 月 9 日公布的相关出口管制措施并细化方案,以及美方暂停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 301 调查措施一年,中方也相应暂停反制措施,这些举措共同为纺织产业链的物流运输与国际贸易通道保驾护航。稳定的物流是纺织行业的生命线,从棉花等原材料的进口,到纺织成品运往全球各地,顺畅的物流通道确保了产品按时交付,避免了因运输延误产生的违约风险,保障了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信誉,也使得整个纺织产业链的运转更加高效、稳定。

其他共识,拓展新机遇

磋商还在多个方面达成重要共识,为纺织行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在扩大农产品贸易方面,这有助于纺织企业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例如优质棉花的进口渠道可能进一步拓宽,企业能够获取更高品质、更具性价比的原材料,提升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

在企业个案处理上,一些长期困扰纺织企业的贸易纠纷有望得到妥善解决,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精力放在生产与经营上,不必为复杂的贸易争端耗费大量资源。美方在投资领域的积极承诺,为纺织企业跨境投资提供了更有利的政策环境,企业可以更从容地在海外布局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实现产业全球化布局,提升国际影响力。而中方将妥善解决 TikTok 相关问题,对于纺织行业而言,意味着数字化营销渠道将更加畅通。TikTok 作为热门社交平台,拥有庞大用户群体,纺织企业可以借此平台开展创意营销,展示产品特色,吸引全球消费者关注,实现品牌推广与产品销售的数字化升级,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

美联储降息:市场流动性的助推器

降息落地,市场波动

北京时间周三,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落下帷幕,其以 10 比 2 的投票结果宣布降息 25 个基点,将政策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 3.75%-4.00% 。这一决策并非孤立,同时,美联储宣布重启有限购债计划,旨在缓解货币市场流动性压力。这一系列举措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金融市场激起千层浪。

消息传出,美元指数迅速做出反应,短暂走强。其背后逻辑在于,降息虽增加了货币供应量,但鲍威尔释放的暂停信号,让市场对未来美元的供应预期产生变化,投资者纷纷调整资产配置,买入美元以寻求资产保值,推动美元指数上升。美股市场也陷入震荡,鲍威尔 “可能是今年最后一次降息” 的表态,让投资者对市场未来的资金流动性和企业盈利预期产生担忧,此前因降息预期而上涨的美股涨幅迅速回吐 。美债收益率同样未能幸免,与美元同步走高,债券价格与收益率呈反向关系,降息使得新发行债券利率降低,已持有债券的吸引力下降,投资者抛售债券,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鹰鸽对峙,棉市独醒

此次美联储决议中,出现了罕见的鹰鸽两派共同反对的局面。理事米兰从经济增长角度出发,认为当前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支持更大幅度降息,以刺激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提振经济增长。而堪萨斯城联储总裁施密德则着眼于通胀问题,担忧降息会进一步增加货币供应,推动物价上涨,因此反对降息,主张维持现有利率水平,稳定物价。

鲍威尔的鹰派信号无疑给市场的乐观情绪泼了一盆冷水,美股回吐涨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降低。然而,在这场市场动荡中,纺织行业核心原材料棉花市场却展现出别样的韧性。由于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实质性突破,市场对纺织行业的未来需求预期大幅提升。即便在美元偏强、大宗商品市场整体承压的情况下,棉花作为纺织行业的关键原材料,其市场表现依然强劲 。中美达成的关税减免和出口管制放宽政策,让纺织企业对未来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出口充满信心,纷纷增加棉花采购计划,支撑了棉花价格,使其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中有升,成为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棉价应声上涨,行业预期向好

国际棉价,应声而涨

中美经贸磋商的利好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棉花市场激起层层涟漪。10 月 29 日,ICE 期棉率先做出积极反应,主力合约宛如被注入了强劲动力,增量上涨 1.38%,最终收于 65.95 美分 / 磅 。这一涨幅在近期的市场波动中显得格外亮眼,背后的核心驱动力便是中美元首会晤带来的合作预期。市场敏锐地捕捉到,随着双方贸易关系的缓和,关税减免与出口管制放宽政策落地,纺织行业的未来需求预期大幅提升。对于棉花这一纺织行业的核心原材料而言,需求的增长预期无疑是价格上涨的坚实支撑。大量资金涌入棉花市场,投资者纷纷看好美棉未来的市场表现,推动美棉价格强势上涨,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的一抹亮色。

国内棉市,逆势飘红

国内棉花市场同样不甘示弱,10 月 30 日郑棉主力合约延续稳升态势,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逆势上扬,上涨 0.11% 报收 13600 元 / 吨 。尽管此时美元偏强,在大宗商品市场中,美元与商品价格往往呈反向关系,美元走强通常会对商品价格形成压制。然而,郑棉却能突破这一常规影响,实现逆势小幅上涨,这背后蕴含着市场对纺织行业的强烈信心。中美经贸磋商成果为国内纺织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企业对未来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出口充满信心,纷纷增加棉花采购计划。同时,国内棉花市场自身的供需结构也在发挥作用,在需求端预期增长的同时,供应端的稳定调控也为棉价提供了支撑,使得郑棉在美元偏强的背景下,依然能够保持上涨态势,彰显出国内棉花市场的韧性与活力。

行业展望,机遇可期

行业分析师对此次双重利好给予了高度关注与深入分析。此次中美经贸磋商成果直击纺织企业痛点,关税与出口管制问题的解决,直接降低了贸易成本,稳定了供应链预期。企业不再需要为高额关税而压缩利润空间,也不必担忧出口管制带来的原材料供应中断和物流运输受阻等问题,能够更加安心地开展生产与经营活动 。

美联储降息虽释放暂停信号,但流动性改善仍为大宗商品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双重利好叠加之下,纺织行业进出口成本压力有望得到进一步缓解,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棉花等原材料价格稳定性增强,为企业制定长期生产规划提供了可靠依据,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预估生产成本,合理安排生产规模与进度。这也为企业承接订单创造了有利条件,采购商在与纺织企业合作时,更加倾向于价格稳定、供应可靠的合作伙伴,稳定的原材料价格使得企业在承接订单时更具优势,能够吸引更多国内外订单,促进企业业务增长与行业发展。

后续,仍需重点关注磋商成果落地进度及国内外需求恢复情况。只有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落地,才能将利好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发展动力;而国内外需求的恢复程度,将直接决定纺织行业未来的市场规模与发展空间,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行业从业者密切关注,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把握市场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