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必要人力”成主流

发布时间: 2018-01-17 作者:admin 浏览:6538次

     “目前,在制造环节可以基本实现全程物流及数据智能化无人工干预,如面料建仓开始直到成品出库为止,所有传统需要人为操作的现在都可以选用:搬运机器人、RFID数据追踪采集系统、智能悬挂系统、高速分拣包装系统、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等完成全程智能化运输及数据信息化采集。”宁波圣瑞思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营运总经理刘九生在接受《中国纺织报》记者时谈道。
    以酷特智能为例,10多年来,以3000多人的工厂为试验基地,投入数亿元进行规模化个性化定制的探索。“转型伊始,我们发现了数据在个性化定制中的潜在价值,开始从海量的订单中有意识地收集客户量体、产品版型、款式、面料等数据,并着手探索数据标准化。经过数年努力,建立起版型、工艺、面料、BOM四大数据库,达到数百万亿的海量数据,可以匹配99.9%以上的人体体型,也就是我们不再需要大量的设计师、排版师,而是依赖大数据智能匹配进行设计。”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蕴蓝说。
     同样在积极探索智能工厂的温州庄吉服饰有限公司,在2017年10月28日正式上马了庄吉智能工厂。在这个工厂内,所有生产都以“人工智能+必要人力”的形式呈现。人工智能用于传输数据与面料。裁剪后每套西服的裁片,根据款式、版型、工艺等通过智能吊挂系统自动找到加工设备,由工人进行缝合,制成成衣。
     温州庄吉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邦东表示:“这条流水线上共有394个工位,由“六纵四横”的传送带连接,每个工位都有编号和众多传感器。面料和对应编码一起通过智能吊挂系统运输到力克Vector自动裁床,工人根据力克MTM一人一版数据处理系统的版型进行排版处理,并自动衔接后道力克智能裁床,进行自动对条、对格裁剪。”
     对于“必要人力”,吴邦东特别强调智能工厂的实现,不仅需要依靠软硬件技术的支撑,还需要复合型人才的不断引入。“过去,车间只需要一些辅助工、裁剪工、缝纫工等不同工种就可以实现运作,而现在,我们更需要懂IT、懂服装、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吴邦东说。